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|
“小手拉大手,志愿你我他”,志愿服务并不是给予什么、奉献什么,更多的是与大家建立一种需求与被需求的关系,东营市海豚公益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创始人李大朋深知这个道理,在平时的志愿服务活动中,他总是教孩子们首先亮明自己的身份,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
决心走上志愿服务之路
谈起自己第一次接触志愿服务的经历时,李大朋心中感慨颇深。2008年,他报名成为了北京奥运的一名志愿者,帮着维持秩序、拉警戒线,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累,对志愿服务并没有太大的概念。之后也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做交通指引、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。
但后来,由于一件突发事件,让李大朋决心在志愿服务这条道路上走下去。多年前,媳妇预产期到了,他还在外地出差,再着急也赶不回来了,所幸自己之前做志愿服务加了志愿服务群,毫无头绪的他在群里寻求帮助。过了一会儿,媳妇就被七八辆轿车带去了医院,“当时挺震撼的,也很感动。”想起十年前的那一幕,李大朋还是心存感激。
几个志愿者帮了李大朋一个大忙,这也让他坚定了自己要做志愿服务的决心。想不起来怎么报答他们,李大朋决定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。虽说老家在河北,但李大朋一直在东营长大。2012年,李大朋重新回到了东营这片热土,跟着其他志愿团队做起了志愿服务,到现在已经是一名三星级的志愿者了。
志愿团队立足学生群体
跟着其他团队一起做志愿活动,李大朋也碰到了很多问题,他有了个大胆的想法,便是自己成立一个志愿服务队,把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。虽然对成立志愿服务队的流程不是很了解,从注册资格证、选择服务地点,李大朋也费了不少功夫,但在2016年11月,凭着自己的努力,36个人的海豚公益志愿者服务中心终于成立了。
李大朋把海豚公益志愿者服务中心立足于学生群体,2017年3月,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,胜园学校所有的学生都加入了志愿服务队,这也给了他把志愿服务做大做好的信心。不论是刚开始还是现在,带领大家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,李大朋的第一句话总是会介绍“什么是志愿者”,从根源上教育孩子们志愿服务的意识。每次活动结束后,他都要求孩子们一一总结,道出问题,现在还专门成立了督导巡查小组,在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对于海豚公益志愿者服务中心,他始终坚持半军事化的管理,现在已有13支纵队,总共有5000多人,分为9支学生队伍和3支家长队伍,每支队伍都配有办公室主任、秘书长、纵队长和教导员,遇到问题都可以商量着解决。跟着孩子们一起参加活动,家长们也都被他们的爱心给吸引了,纷纷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中来。
用认真的态度来传递爱心
上个月刚刚加入海豚公益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孙女士对此感触很深,“之前孩子比较内向,参加完活动后说话声音也大了。”通过“爱的抱抱”活动,孩子们懂得了如何为他人着想,回到家后也会热情地拥抱家长了,提到自己孩子的变化,张女士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看着孩子们拥抱陌生人,帮陌生人提包,孙女士受益匪浅,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、从不为他人着想的性格。“爱的抱抱”教会孩子关心陌生人,延伸到关心自己的父母、亲人。在这个志愿服务大家庭里,孙女士学到了不少,孩子在成长,自己也在成长,真正体会到了世界的温度。
每次组织活动遇到下雨时,别的团队会到室内去避避雨,李大朋却强调“活动就是活动,孩子不打伞,家长也不打伞。”孙女士从来都没有那么认真地进行一场社会活动。“我们理事长是个很认真的人。”孙女士感慨道。虽说是上个月刚刚加入海豚公益志愿服务中心,但李大朋很认可孙女士的态度。
身边的朋友、学生家长也有慕名而来加入海豚公益志愿者服务中心的,奉献爱心,传递爱心,多年来李大朋一直都是这么做的。(《黄三角早报》)
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